比利時魯汶大學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使用干細胞生成了一種新型人類細胞。新細胞與早期人類胚胎中的天然細胞非常相似,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胚胎植入子宮后會發生什么。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細胞·干細胞》上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不久前,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印發。生物經濟是什么?哪些領域值得關注?如何實現更好發展?
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深空探測實驗室。近日,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方式在北京、合肥兩地同步召開。
近10年來,腸道微生物基因組成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然而,目前大部分相關研究,仍使用主流二代測序技術進行腸道微生物種功能解析,宏基因組的拼接質量仍然有較大提高空間,且菌株水平的功能差異分析等領域亟待新的突破。
俄羅斯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用于劑量學研究的3D模型,可在某些階段完全取代實驗室大鼠和小鼠,有望在癌癥放射治療領域臨床前研究中放棄使用實驗動物。
動物科學實驗來說,實驗小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實驗動物。在探尋疾病發病機制以及藥物臨床前篩選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鼠種群管理、良好的日常飼養以及實驗操作是相輔相成的,科學的種群管理可以幫助實驗人員規避不少問題。實驗想要盡早開展、實驗結果想要準確有效,都離不開小鼠。雖然小鼠稱得上是實驗人員的“靠譜小伙伴”,但其飼養條件卻頗多。
目前我國生物經濟產業高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面臨發展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等問題。要實現規劃目標,需要不斷優化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創新供給質量、拓展市場需求空間。
實時熒光PCR技術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核酸檢測技術。然而,由于主流熒光PCR儀器檢測通道數目的限制,單個反應所能檢測的靶基因數目很難超過6個,限制了該技術在檢測涉及多靶點的復雜疾病上的應用。
新冠病毒這個世紀大難題還沒解決,“猴痘”病毒又來勢洶洶,近期在全球各大新聞里霸榜。在對“猴痘”這個新病毒做了一番了解后,小編也仔細研究了自己手臂上的疫苗疤痕,十分傷感的確認自己幼時并沒有種過相關疫...
在7月29日—30日召開的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生物醫藥成為熱點話題。 我國生物醫藥研究與應用現狀,呈現哪些新特點,取得哪些新突破?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發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來自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就生物醫藥技術與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深入研討,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和方向。
生物醫藥產業是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未來產業。當前,受全國疫情、集中采購政策、資本寒冬等因素影響,生物醫藥產業正遭受多重壓力。
上海是中國現代生物醫藥行業的發源地,這里誕生了我國第一支青霉素,為國家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從1992年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算起,歷時近30年發展,位于上海的張江科學城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集中、創新實力強、新藥創制成果突出的產業高地。上海生物醫藥正在創造全國乃至全球多個“第一”的紀錄。
集中隔離點設計導則 一、總則 1.1為完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體系,優化防控措施,建立以收治、隔離為中心的風險人員排查管控聯動機制,加強集中隔離點建設,制定本設計導則。
8月6日,“中俄生物醫藥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暨第十三屆中俄國際藥理學大會”在哈爾濱市召開。國內外名師名家云集于線上線下,共同探討生物醫藥科技領域前沿話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學術分享與思維碰撞帶來的獨特魅力,為兩國醫學合作提供寶貴契機,力推生物醫藥創新發展。
切實增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部署開展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專項行動
2022年4月19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實驗動物質量評價關鍵技術研究”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通過線上會議方式順利召開。
2022年7月6日,實驗動物機構職業健康安全概念與管理要點會議在線上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北京實驗動物學學會實驗動物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專業委員會組織舉辦,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文教授、副主任委員軍事醫學科學研究院史想教授、北京實驗動物學學會胡建武秘書長主持此次會議。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修訂后的《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和《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