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認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當代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直奔主題,“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中醫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醫療模式,具有我國特有的原創思維。”
過去十余年來,在國家的持續投入和支持下,我國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初步建成,藥物研發水平與國際接軌,但我國生物醫藥源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生物醫藥產業總體“大而不強”的局面仍需改善,要解決這些問題,加強基礎研究是關鍵。
激發創新潛力,集聚創業資源。6月15日,2023中國·惠山雙創發展大會暨惠山高新區首屆“中國·惠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啟動。百余位業內大咖、行業精英齊聚惠山高新區,深入探討產業前沿新技術,尋求合作發展新機遇。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加快惠山高新區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步伐,推動惠山高新區“鯤鵬迭變 左翼躍升”。
實驗動物是教學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載體和工具,能促進人類疾病研究、藥品鑒定等眾多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工作的研究。為了倡導科學、人道地開展動物實驗,自1979年以來,每年4月24日被定為“世界實驗動物日”,以此來呼吁大家敬畏、尊重實驗動物。
4月18日,“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促進伙伴計劃”(以下簡稱“伙伴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旨在搭建上海生物醫藥領域務實的投資促進平臺,形成專業化的產業協同推進方陣,以更好把握產業創新方向、協同產業服務要素、整合產業招商資源。此外,2023版《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指南》也同步發布。
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納入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重大工程項目中國疾控中心二期工程3月1日宣布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投用后,將為提升我國疾控系統科研創新能力提供重要支撐。
上海啟動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促進伙伴計劃,今年產業規模目標超9000億元 共同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朋友圈”
3月14日,美國人工智能(AI)公司OpenAI宣布正式發布為ChatGPT提供支持的更強大的下一代技術GPT-4。ChatGPT近一段時間來的爆火,讓一切與AI有關的領域再次站上風口,加之疫情讓AI制藥領域關注度不斷上升,全球眾多藥企研發力度持續增加。
“新藥創制已成為當前和未來國際科技競爭最為激烈的戰略制高點。”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在2023中國(廈門)生物藥產業大會上表示,當下,我國通過政府引導與民間投資協同聯動,生物醫藥產業迅速發展,新藥創制水平大幅提升,已呈現聚集發展態勢,正加速質量提升攻堅期進程。
當代職場人很多人都不喜歡團建,究其原因是很多企業團建是為了團建而團建,為了培養所謂的“狼性”而開展諸多團建拓展項目。其實,團建作為企業的一種促進團結、增強企業凝聚力的形式之一,在不同情懷的公司有著不...
近日,因為山東師范大學一場工作研討會,“文科實驗室”再次成為互聯網關注的焦點和熱議話題。熱度背后,是不少人對“文科為什么也要建實驗室”和“文科實驗室能做什么”的普遍疑問。
實驗室數字化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實驗室傳統的管理與運營方式進行優化,減少實驗室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降低科學家在非科研工作上的時間浪費,從而提高實驗室整體的效率和產出。
獲悉,中農巴馬小型豬3個實驗用小型豬專門化品系近日被認定為中國實驗動物新資源,收錄于國家實驗動物模型資源信息平臺,為首次通過鑒定的基因編輯豬疾病模型新品系。
以“賦能 融合 創新”為主題的2022張江AI智藥論壇11月17日在上海舉辦。張江AI新藥研發聯盟(以下簡稱“AI聯盟”)成員單位與來自科研機構、企業及公共平臺的各界代表一道,共話醫療健康產業在“AI時代” 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國家宏觀戰略指引下,近年來合成生物學研究和產業發展高歌猛進,已成立多個相關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同時,領域內多個合成生物學重大項目獲得資金扶持。在政策的支持下,除了基礎研究突飛猛進外,企業數量也快速增長。截至目前,我國合成生物學創業企業已達62家,主要集中在天津、深圳、上海、杭州等地。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實施辦法》(滬科合〔2021〕21號...
進入21世紀以來,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持續活躍,生物技術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在心血管等20個常見病、多發病領域,我國建成了50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生物醫藥領域,建成了7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中建設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